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激發心靈潛力>> (Unlimited Power)

<<激發心靈潛力>> (Unlimited Power)
台北市: 中國生產力出版, 民國78年。
全書的內容
第1章: 國王的權杖
七個擊發裝置 (Triggering mechanism) 的簡介。
a. 熱情(Passion): 有一個目標,驅使人去實行,追求成長。 11章
b. 信念(Belief) : 自我評斷的信念往往就支配了我們的未來。 4-5章
c. 策略(Strategy):策略就是組合各種才能的計劃。 7-8章
d. 清楚的價值觀(Clarity of Values): 18章
e. 活力(Energy): 生理健康 9-10章
f. 凝聚力(Bonding Power): 凝聚眾人的能力 13章
g. 善於傳送訊息(Mastery of Communication)
第2章: 差異造成差別
神經語言課程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簡稱NLP) 發現者為 約翰葛林德(John Grinder) 和 理察班德勒(Richard Bandler)
任何型式的成功, 由三種型式的心理與生理活動出發:
a) 信念系統 (Belief; 45章)
b) 心智序列 (Mental syntax; 78章)
c) 生理狀態 (Physiology; 9章)
第3章: 心境的力量
差別就在於你處於不同的神經生理狀態(neurophysiological state) (頁36).
內心儲憶(心中的圖像與心語)----> 心境
+ 生理狀態(例:生化作用, 呼吸)----> 心態 == 行為 (頁42)
第4章: 卓越的誕生: 信念
信念(Belief) : 自我評斷的信念往往就支配了我們的未來。「人之所以能, 是因為相信能。」 維吉爾(Virgil) (頁60.)
對比: 在信的人, 凡事都能。
信念之5個來源: 環境, 偶發事件, 知識, 過去的成功經驗,
內心假想願望已經實現 (頁60-64) 「要控制你的信念, 控制你效法他人的方法,
執意地引導你的人生, 你就必能改變。」(頁65)
改變信念的方法: 不知道某事的困難度; 擁有一個推翻信念的經驗
 
第5章: 「成功的七個謊言」(即: 七個重要的信念) (頁73-87)
1. 每件事的發生,一定有其原因和目的。〔對比: 萬事都互相效力 羅8:33〕
2. 沒有失敗這回事,只有結果。
3. 不論發生甚麼,勇於負責。
4. 不一定要完全知道細節,才採取行動。
5. 「人」是最偉大的資源。
6. 工作即遊戲。
7. 若不全心投入,就不會有恒久的成功。
第6章: 善用你的心靈: 如何運用頭腦
本章重點: (如何尋找改進之道: 改進儲信念之方式)
「NLP是不看個人經驗的 內容, 而注重其 組合的方式, 亦即注重對所發生之事在內心的看法。」 (引自 頁91.)
內心儲憶是由五類感覺器官而測得: 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
改變: 內容(樂觀的心情) / 儲憶的方式
五種感元(modality)可細分為 次感元(submodalities)。 例: 視覺, 可分為明暗, 動靜
控制感元的練習: 方法: 疊合(overlap), 飆換(Switch), 彈弓方式
主要的感元. 人會集中消極的事物 (99% 好 不如 1% 差 !)
第7章. 追求成功的心序 (心的功能與其重要性)
策略(Strategy):策略就是組合各種才能的計劃。
心理和生理的做法 + 做法的施行序列(Syntax) = 相同結果
內心感受的方式 + 有關的次感元 + 正確的順序 = 心略(Strategy)
V代表視覺; A代表聽覺; K代表觸覺; i代表內心的; e代表外界的
t代表語氣; d代表內容/用字. 例: Ve(看見) - Aid(自我對話) - Ki(心感)
第8章. 如何找出別人的心略
找出人的思路(mental syntax) : 細問他的往事中的感元(頁151-3).

視覺型
聽覺型
觸覺型
說話的模式:
快說不重遣辭
穩說慎詞聲平穩
慢說重感聲沉

視覺型 聽覺型 觸覺型
說話的模式: 快說不重遣辭 穩說慎詞聲平穩 慢說重感聲沉
眼睛的轉動: 右上(想)左上平右(想)平左左下 右下
生理的狀態: 呼吸較淺 呼吸不深不淺 呼吸較深
聲音: 快說聲高 不疾說聲勻稱 緩說聲沉
皮膚: 臉色較蒼白 臉色泛紅 臉向: 仰臉 側頭 把頭低垂
其他(頁251): 音調偏高 音調平和 聲音低沉
呼吸短促 呼吸勻稱 停頓時間長
常肩聳項伸 喜側耳垂肩 身體動作多
第9章. 生理的狀態: 卓越的捷徑
『只要改變生理狀態,你就能改變心境。』(頁167).
『今天的科學家們發現的每件事都強調一點, 那就是生與健康、活躍與沮喪, 都由我們自己決定』(頁167).
『因人的情緒會隨著臉上的神情而變。....』(Paul Ekman)(頁175).
要表裏一致! (頁176). 可以模仿具有這種特質的人。(頁178).
不同國家的語言說同一個意思的字時, 在腦中呈現相同的腦波(頁179)
第10章. 精力: 通往卓越的動力
精力是由身體的生化機能所產生的, 所以健康是必須的。
健康六個法則: (要10天至一個月的效果觀察期)
1.正確的呼吸: 吸氣:彆氣:呼氣 1:4:2 的時間 (頁188-189).
2.多食用富水份的食物:
3.要有好的飲食搭配:
4.控制食量:
5.水果的吃法要正確:
6.打破蛋白質的神話: 過量的蛋質對身體不利!
第11章. 解除限制: 你追求甚什麼?
這是全書的第二部份:(頁210.) 
作者要問: 『你追求甚麼? 你所愛、所關切的人又追求甚麼?』
明辨這些問題的差異,找出你該如何運用所長, 以達目標的方法。
第一部份說過,人生的好壞取決於「訊息傳送的方法」。
而第二部份,作者談如何「提升訊息傳送的技巧」。
本章重點是: 如何定你的目標, 又如何能夠保持志向 和 促其實現。
Lyall Watson, 發現100th monkey Syndrome: 第100隻知道, 所有皆知
David Bohm & Rupert Sheldrake相信有集體意識(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當我能把自的信念、注意力、生理狀態瞄準別人的, 便能找出一個方法, 開啟這種體意識。
『若是心靈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精力就會虛耗....』(頁213.)
『能否發揮個人才幹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是否有明確的目標。』(頁213)
a. 如何定你的目標: (參頁216的表格)`
找舒服的地方, 用一小時計畫一下你未來的希望。不要自設限制
形成結果的五大規則(outcomes formulating):
1. 用肯定的語氣來預期你的結果。 (在腦中「實現」它)
2. 結果要盡可能具體。
3. 要掌握位達成的證據。
4. 要能全盤掌握。
5. 查驗你的結果是否於社會有利, 為社會所喜。
b. 如何實踐的十二步驟: (頁218-225.)
1. 先開始編織美夢。
2. 審視你所寫的, 預期希望達成的時限。
3. 選出在這一年裏對你最重要的四個目標。
4. 核對你所列的四個,標是否與形成結果的五大規則相符。
5. 列出你已經擁有的各種重要的資源。
6. 你做完這一切, 請你回顧過去, 有那你列的資源曾運用的很純熟。
7. 當你做完前面的驟, 現在請你寫下要達成目標本身所應具有的條件。
8. 寫下你不能馬上達成目標的原因。
9. 現在你針對自己那四個重要目標, 訂出實現它們的每一步驟。
10.為自己找一些值得效法模範。
11.如果你的目標是多方面的, 要注意這些目標對你都得有整體性的意義 。
12.美夢由家先開始的。
有遠景, 又辛勤工作, 不時檢討所做的結果, 就必得成功。
第12章. 明確的力量 :
本章重點: 明確的溝通技巧(precise communication skills)
我們要去學習一些 傳送訊息的工具, 使你能比以往表達的更明確且更有效, 讓別人能按照你的意思去行。
要想避免言語含糊, 那就得借助「明確模式」(雙手: 參 頁235.)
要能測知別人話裏的心意: 問問題是主溝通的重要因素:
「終結架構」(outcome frame): 「你希望怎麼樣?」
「你希望如何去改變現況?」
討論的方向要直指解決問題, 而非強調問題。用「如何」代替為何
「人生所發生的每一件事, 對於我們的將來都有幫助。」(羅8:33)
第13章. 契合(rapport)的神奇力量: 凝聚眾人, 邁向成功的力量
本章重點: 凝聚力(Bonding Power): 即契合的建立我們如何建立契合?
1. 找出雙方的相似點: 「摹仿」(mirroring)或配合(matching)。
2. 性格模式 (在14章討論)
摹仿以造成相同的神情舉止, 人因為這種無意識的契合, 而接納你。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以下列的比重溝通 (頁248.)
7% 用字的好壞 (語言: 下意識)
38% 藉助語氣
55% 透過肢體語言: 表情、手勢、姿勢 (生理狀態: 無意識)
摹仿可細分為兩部份, 一是敏銳的觀察, 二是得具有彈性。
摹仿神情, 然後常用語。
能幹的領袖尤擅長於視聽觸三種儲憶系統的運用, 而且表裏一致。
摹仿: 由伴隨(他的方式), 轉入引導(用我的方式)。
NLP有一個重要的原則: 「那就是你溝通時所傳送的訊息在於你表達的技巧, 所以溝通的責任是在你, 而不在於對方。」
第14章. 卓越的特點: 性格模式
同一件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 因為他們有不同的性格模式(metaprogram)。 (頁266.) 以下是一些性格模式:
1. 追求型(moving toward): 追求快樂
對 逃避型(moving away): 逃避痛苦.
2. 自我判定型(in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 以自我作評價
對 外界判定型(ex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 以外界評語作評價
3. 自我意識型(sorting by self ): 著重跟他有切身關係的事物
對 顧他意識型(sorting by others): 著重跟大家有切身關係的事物
4. 配合型(matchers): 重視共同點 (第一眼看事物注意甚麼?)
對 拆散型(mismatchers): 重視差異點
如何使人相信: (頁278.)
a. 要找出是那一種感官基元最能使他相信; 例如: 問:「你要如何才能相信某人的工作能力?」
b. 要找出他到底需要接受多少的刺激才能相信。例如: 問:「你得多久才能相信某人的工作能力?」
5. 可能型(possibility): 做了某事, 會有甚麼的機會 (為未來努力) 喜愛發掘新的可能性: 動機發自「想去做」,而非「要去做」。
對 需要型(necessity): 因為需要, 而做某事 (為已知,安全事物努力)
6. 工作的風格: 有三種風格
a. 孤獨型(independent): 獨立作業的能力很強, 與他人格格不入。
b. 群力型(cooperative): 能力普通, 能與別人合作; 屬無名英雄。
c. 自主樂群型: 做事滿有主見, 能獨立作業, 也和諧與人合作。
探知性格模式的問題: (頁283-4.)
a. 你買房子、汽車或找工作時, 是持何種態度?
b. 你怎麼才知道自己做某件事是否成功?
c. 一個人要多少久才能贏得你的信任?
d. 請告訴我一件你最愉快的工作經驗及它對你的重要性?
e. 當你在問話時, 怹是否注意在聽呢?他對你的意見是否尊重呢?
第15章. 如何處理抗拒和解決問題
倣效(前部份) + 彈性 (本章) = 成功 (頁288.)
避免使用肯定的字眼來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
「合一架構」(agreement frame):
「我感謝你的意見, 同時也.......」 (站在別人的立場看這件事, 而不貶)
「我尊重你的觀點, 同時也.......」 (建立合作的架構)
「我同意你的看法, 同時也.......」 (為自己的看法開不會遭抗拒之途)
我們的思想經常囿於舊有的思考模式, 難以突破。(頁295.)
我發現人們之所以會落入舊有模式中, 乃是不知該怎麼辦。(頁295.)
兩個重要的觀念: (頁298.)
a. 同意對方的說詞遠比制服對方的說詞更具說服力。
b. 我們的行為模式並非牢固地永難更改。
第16章. 重新框視: 透視的力量
註: 集中注意力, 可以有新的透視力(insights). 默想也就是這樣!
人生遭遇所代表的意義, 全取決於我們為它所配的框框(frame)。
改變框框(角度), 意義就隨之而變。 即重新框視(reframing)。
改變認知框的方法分為兩種: 兩者皆是經由轉代內心痛苦或衝突以
達成儲憶的改變, 進而造成積極進取的心態。
a. 轉位式重新框視(context reframing): 甲看的缺點, 乙看為優點。
b. 轉意式重新框視(content reframing):
i. 把現有情況賦予新的意義。 例: 撤退, 是換個方向前進。
ii.改變自己所見的、所聽的。 例: 盲眼, 是用手代替眼的。 -----將心比心(自我想法的重新框視)
實例: 愛烹飪的丈夫 用了以上三種方法 (頁311-312.)
實例: 面對恐懼症, 用雙重隔離(double-disassociation) (頁314-5.)
六個重新框視的步驟(班德勒和格林德所研究出來) (頁316.)
a. 確定你想改變的行為。
b. 加強與肯定改自我的決心。用自我詢問的方式, 加強決心。
c. 確認舊行為所帶給你的好處。請把那些好處寫下來。
d. 列出一種以上的新行為以及所能帶來比舊行更好或至少相同的好處
e. 確認所要接受的新行為。確實比較新舊,行為或不同新行為之間的 好處及實施的可行性。
f. 加強貫徹實施新行為的決心。
重新框視是不好的習慣改換為好的習慣, 不是一種醫療行為。
例: IBM的創辦人華生對一位犯錯的高級職員說:我們用一千萬訓練你
第17章. 矢志成功
本章重點: 建立積極的心錨
能刺激我們產生特別感覺的東西, 不管好壞, 稱為心錨(anchor).
心錨是思想、觀念、感受、心境的綜合情結。是誘因 / 反應現象
身心處於強烈狀態 + 不斷介入的誘因 = 神經鏈。
因素:
1. 第一次有關連狀態的強度。 例: 廣告, 愛國心, 希魔手勢
2. 不斷提供獨特的誘因。(頁325.)
建立心錨的步驟: (頁326.)
a. 確實使對方的身心處在特別狀態。
b. 要在特別狀態呈現最強烈的時候, 方施以誘因。
c. 誘因必須獨特。
d. 誘因的提供要準確。
建立心錨的過程為「調整過程」(conditioning process.) 例: 信心手勢
使用「重疊」(stacked)原則: 使用相同或類似的成功經驗累積。
對 自 己 的 建立心錨: 回顧經驗 + 一個特別誘因 = 神經鏈。
使用別人心中的心錨: 例: 布里茲列夫 用 卡特心中的 宗教心錨。
抵消極的心錨的兩類技巧:
1. 同時建立一個相對的心錨: 例: 左手心錨(舊) vs 右手心錨(新)
2. 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積極的心錨: 用它去灌淡消極心錨
我們內心有一個濾除系統影響心錨的建立, 就是價值層級。
第18章. 價值層級: 決定成功的最終要素
註: 對比<<與成功有約>> 的個性倫理 (Character Ethics.)
清楚的價值觀(Clarity of Values): 是甚麼? : 就是每個人判斷是非黑白的信念體系, 引導我追求所想要的東西
如何產生? 源自於人的信念, 且受環境影響。
例: 童年的賞罰, 玩伴互相模仿, 名人, 工作賞罰制度
任何的成功若不能與最基本的價值觀相合, 那種成功便不能持久
如何找出自己或別人的價值層級呢?
1. 問交友的價值層級問題
2. 用比較方式, 來決定價值的先後順序
3. 問工作的價值層級問題
4. 找出用字的真正意思
5. 平常談話仔細地傾聽別人的用字, 重覆用字。
共同的價值觀是形成共識的基礎。
它會不自覺地改變; 要建立驗證程序才自知。
將價值觀與性格模式結起來, 最易了解和鼓舞自己和別人。
價值觀有超常理和爆炸性的力量。
價值觀是會改變的, 而人也會變的! (頁353.)
第19章. 快樂富足五要點
1. 要知道如何應付挫折。(頁357.)
2. 要知道如何面對拒絕。(頁359.)
3. 要知道如何金錢的壓力。(頁361.)
4. 不可自滿。(頁365.)
5. 付出的要比得到的多。
第20章. 創造趨勢: 說服的力量
本章重點: 要善於傳送訊息(Mastery of Communication)
世界充滿要說服的廣告, 政客等。
你要有能力, 你就得懂得訊息的傳送 和 說服的技巧。
趨勢是由 個人鍥而不捨的精神, 加上媒體所做成。
建做趨勢的方法:
1. 教育
2. 由互利互惠中找出互蒙其利的做法, 並且經由行動中建立

結語: 「垃圾進、垃圾出」(GIGO: Garbage In, Garbage
不完美?OK!
分類:心靈點滴 〈網路流傳收集〉
2008/11/28 06:53
史丹佛的12堂課之10
不完美?OK! 撰文-王文華(知名作家)

這篇文我摘錄自
2004年10月 e天下雜誌

如果完美是不可能的,或是因為完美我們必須變得很不快樂,那麼天殺的,我們接受,甚至擁抱,不完美。

這也是仙女 我在美國 學習到的課程之一
對於東方人來講 真是很珍貴的一堂課

完美主義者的人生態度,是全有或全無。他不能忍受擁有的東西有任何瑕疵。然而當我畢業,進入業界,開始帶人,承擔責任,我發現:真實的企業是不容許領導者抱著全有或全無的潔癖的。真實好的領導人,在股東權益和良心道德的底線前,日復一日、夜復一夜,放下身段,耐心地協調和妥協。他的成績也許不像完美主義者那樣容易被媒體注意,但他的成果卻一點一滴被員工和股東感激。

經過這些年不斷追求完美的經驗,到頭來,我才發現當完美主義者是容易的。因為他只要低頭硬幹,不需要用到任何判斷和創意。在不完美的狀態下奮鬥才是美的,因為每天都是一局新棋,他必須瞻前顧後,亦步亦趨。

聰明人最大的毛病,是嫌棄比他笨的人。完美主義者另一項缺點,是他要求身旁每一個人也要完美。多少有天才老闆的公司,員工的士氣是最低的!因為不管員工再怎麼努力,換來的還是老闆的批評。最後老闆事必躬親,自己累死,也害了整個公司。

職場中大部份的人都很上進。我們的問題從來不是不努力,不認真,標準太低。我們的問題是不管對人對己,都太努力,太認真,太要求完美!史丹佛畢業10年,我仍擺脫不了這個魔咒。但我時時提醒自己:Relax,你已經畢業了,沒有人再在乎你的名次。你可以失敗,可以搞砸,可以給自己和別人一點空間。你可以,他X的,偶爾做最後一名!

全文請看 以下的web site e天下雜誌
http://www.techvantage.com.tw/content/046/046078.asp
念與大腦分泌的嗎啡 by 洪蘭
分類:心靈點滴 〈網路流傳收集〉
2008/09/10 08:23

人一生不太可能每天都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使自己喜歡所做的事,
心態的改變可以改變我們的大腦,
使我們的感覺不同,
那麼即使在地獄也覺得像天堂了



信念與大腦分泌的嗎啡 洪蘭
我們常說「疑心生暗鬼」,當心中有疑時,我們大腦就使我們看到不存在的東西,這是大腦在作祟,但是講得正確一點,應該說是我們心理的預期改變了大腦的作業,得到了不同的行為結果。

這個預期在醫學上就是安慰劑效應:假如我們認為這顆藥是特效藥,即使它只是顆糖片,也能減輕我們的病痛,在研究上發現安慰劑可以有35%的藥效。心理作用可以有那麼大的效應,難怪古人要說「攻心為上」了。
一九七八年,美國的科學家發現這個安慰劑效應是作用在我們大腦的類鴉片(opioid)系統上,這是大腦自己分泌的嗎啡系統,當科學家把類鴉片感受體的拮抗劑打進去,使這些感受體不能活化時,安慰劑效應就消失了,這個研究替心理作用找到了大腦機制,但是最近的腦造影研究更發現心理可以直接影響大腦不同部位的活化。科學家先給受試者嘗試某個強度的刺激使產生痛感,然後給他打一種止痛劑(其實是鹽水針),再給他較弱強度的刺激,但是告訴他是同樣強度刺激,因為他覺得疼痛減輕了,於是就深信這是一個有效的止痛劑,下次再給他原來強度的刺激時,他會因為對這個藥物的信心而不感覺這麼痛。實驗者在受試者第一次接受刺激時,掃描他的大腦,然後再跟產生信心後,接受同樣刺激時的大腦作比較,就發現原來掌管疼痛的大腦地方活化減弱而前腦處理心理預期的地方增強起來。也就是說,心中真正相信一件事情時,大腦會因應心理的改變而改變原來處理刺激的部位,這是信心的神經機制。
漢朝的李廣晚上看到一隻猛虎,一箭射去,早上發現原來是個大石頭,箭沒入石中,但是在知道是大石頭以後,他再怎麼射都無法使箭沒入石中。古人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晉朝王羲之說「情隨事遷,感慨係之」都是這個道理。我們的信念可以改變大腦迴路的活化,這個大腦迴路產生的情緒又回過頭來增強我們心中的感覺。難怪孔子說「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樂」。這苦樂完全是當事人心中主觀的預期。
《失樂園》的作者彌爾頓(John Milton)說:「心可以使你在天堂覺得像地獄,或在地獄覺得像天堂。」
我兒子在念幼稚園時,有一天我去接他,他跟我說:今天工作好累。我問他幼稚園會有什麼工作讓他做得很累?他說他想玩樂高,老師叫他去玩積木,因為他不想玩積木,所以玩得很累。我說這兩個都是玩具,沒有什麼差別,他一本正經的說:「有差別,自己選擇的便是遊戲,老師分派的便是工作。」積木因為不是他的選擇,所以是工作,因為是工作,所以玩得很累。同一件事,心態不同,感受不同。 (感覺 人小鬼大哩 )
人一生不太可能每天都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但是如果我們能夠使自己喜歡所做的事,心態的改變可以改變我們的大腦,使我們的感覺不同,那麼即使在地獄也覺得像天堂了

你的心思、內在對話與個人傳播

你的心思送出很有力量的能量傳播,它也同時決定你如何體驗和為這個世界創造什麼。你的想法具有磁性,它們從你出發,為你吸引你所想的事物。你的內在對話很重要,因為你對自己說話的方式決定你所吸引的人、事、物。

為了變得更光明並在生活中創造更多快樂的事,當你對自己和別人說話時,使用更高的語彙很重要。你的想法創造實相,它們會進入世界影響別人。當你到達更高的能量境界,你會希望增加你的品質並提升你的想法。因為當你的思想變得更純淨、仁慈和有愛心,你的身體的磁性會改變,你會開始與宇宙更高的空間共振。

從觀察你的內在對話開始。你常認為自己有錯嗎?你常說自己努力不夠嗎?你是否很匆忙,總是在趕什麼,給自己更多的負擔和不合理的時間期限?你一直在取悅別人,認為如果有人不快樂是你的錯和顯示你的失敗嗎?你很挑剔,專門發現事情的錯誤而非看見它們的美好,總是在找尋不正常和不對的地方嗎?你只注意事情的失誤而不是順利的進展嗎?

學習控制你的內在對話,也就是在學習馴服心思而非讓心思控制你。它是學習能夠選擇讓什麼想法進入你的心思,而非讓你被任意浮現的想法所掌控。進化目的的一部分是把心思帶進靈魂的轄屬。藉由觀察內在的對話,愛你自己並寬恕一切的過錯(把它們當成學習經驗),你提升思想的層次。注意你使用的語彙和講出它們時的感受。


常說高尚和充滿愛的話語,能夠提高心思的振動。

如果你無法用一段較長的時間專注於特定的想法,別擔心。因為將心思專注於某個靜止不動的焦點要求多年持續的觀照和意圖。每當你有一兩個成功的片刻把焦點定在更高的理想和想法,就要好好恭喜自己。不管何時,當你記得,請把注意力放在更高的想法,尋找感覺很好的語彙對自己說話。

當你感到焦慮或沮喪,正面的語言可以提高你的能量。以下的文字是靈魂的語彙。你不需要把它們變成你的口號,你可以對自己說愛、清晰、意願、意圖這些字眼;或是我是強壯的、奉獻的、關懷的、堅持的、豐盛的、閃耀的、光明的,熱忱的、和平的、寧靜的、清明的。想想你知道的所有美麗、有啟發性的字眼。它們不需要變成聲明才能到達你的深處。當你說和平這個字,你向全世界數百萬人意念中的和平振動開放,你連結了寧靜的想法和事件,因為這個世界有很多你可以對準的寧靜能量。當你對自己說話時,用正面和高尚的字眼來說,像毫不費力、受啟發和有創意。有意識地利用這些更高的字眼。當你感覺不好,只要簡單地重複這些字眼,你就會開始改變你的想法。

和自己說話的時候用現在式來說。與其說:「有一天我會。」不如說:「現在我就是。」你的心智用字面的方式解讀你的話。如果你說:「我將來會很快樂。」你的心智會擷取它的字面意義,把你想要的事物創造為並非現在的經驗,而是未來發生的事(代表你永遠不會體驗它)。小心別把你現在想要的事說成了未來式,把它說得像是你已經擁有,例如:「我愛我今天的樣子。我今天很快樂。我現在很有錢。我有靈魂伴侶。」你這麼說的時候它可能還不是真的,但是它很快就會成真。

如果你說:「我不行。」你的心智會把這句話當真,並開始創造外部事件讓你體驗你不行。想像一天中有四到五萬個想法在你心中閃過,只要把其中即使二千個想法轉為光、愛、豐盛和喜悅的想法,你會很快改變你的體驗,一個月之內你的生活經驗會大不相同。要改變體驗不需要那麼多高尚和摯愛的想法,因為高尚和慈愛的想法比那些本質較低的想法有力量許多倍。

摘自 個人覺醒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