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意識會談法 文:康哲行 (2008/3/19)
所謂「意識會談法」,是「共識達成法」中非常有效率的一種。其方法是讓參與討論的小組人員,透過4個層次的問題與回答的互動,互相利用「腦力激盪 (Brain Storming)」的方法來刺激大腦「意識」做多元性的思考,並與大家分享靈感和創見。最後,經過彼此的學習、討論與瞭解而取得共識,得到大家都能贊同的精妙結論,並使參與者也獲得激勵與成長。
應用「意識會談法」的場所
筆者在新竹參與的許多讀書會,例如希望園區讀書會、光武築心讀書會,都利用「意識會談法」在大堂主題分享之後做小組討論,使學員對討論的主題能有更深入的瞭解。
通常意識會談法適用於10人以下的小組討論,對10人以上的聚會,宜分成5~6人的小組來進行各自的討論,最後再由各組代表分享各組的成果。
一般來說,難度愈高的問題,愈能彰顯「意識會談法」的效果。「意識會談法」的過程是要利用「腦力激盪法」來打破傳統、破除舊習慣的束縛,也就是要達到「創新」的最後目標。
意識會談法的四個層次:
對討論的問題,分別回答兩個 WHAT, WHY and HOW
1. 回答 實質的 WHAT, 你用五官感覺到的 (不做思考,對媒材直接的描述)
2. 回答 抽象的 WHAT, 你想像到的 (引伸出來的問題,含虛擬的實體與情境)
3. 回答 WHY, 為何會有這個問題 (對媒材的詮釋,含故事案例及親身體驗)
4. 回答 HOW, 如何解決問題 (經討論後產生的靈感與洞見,也包含生命層次的躍升與創新)
耗散結構理論 - 意識會談法的理論基礎
普里果金(Pigogine)提出的耗散結構理論:就是在一個開放空間(open system),允許能量自由進出,並在空間內每個個體間自由流動。於是,當個體互相碰撞,能量便不斷傳遞與聚積,最後當總能量超過了臨界值,就會有量子跳躍 (quantum leap) 產生,於是個體重組,到達一個新的、更高層次的安定的境界 (stable state)。
耗散結構理論的應用
應用於「意識會談法」:當數人進行圍桌小組討論,由於組員之間的開放心胸(open system),由互相之腦力激盪 (Brain Storming) 而產生高妙之結論 (quantum leap),遠超過個人單獨思考所能達到的成就。
應用於個人:個人經過學習(open system)、思考、辯證(相當於腦力激盪、累積能量),最後靈感一來(超過了臨界值),就會產生頓悟 (quantum leap) 而融會貫通。
意識會談法應用時的注意事項
• 意識會談法是團隊學習,不是你輸我贏,白馬非馬式的辯論。
• 小組討論時指定一人為導引人。導引人要導引,不要主導。主導只能得到特定的結果,互相的「腦力激盪」才能導致意想不到的豐收。
• 導引人要控制時間,有人滔滔不絕時要適時切入打斷,要用讚美的方式,不要責難。
• 學員停留在1、2層次太久,導引者要以問問題的方式將討論提升至3、4層次。
• 學員有時提早進入3、4層次,導引者要順勢而為。當離題太遠或陷入無意義的閒聊時,導引者才要切入,將討論拉回正確的層次。
• 如果學員在討論前已對問題非常熟悉,或者團隊是經常使用意識會談法的夥伴,討論時可視情況直接進入第3、4層次。
• 在第3、4層次,學員首先各自表述看法和解決方案,其他人可回應或附和,但不要反對。待大家提出足夠的方案時,才開始討論並歸納、甄選可行的方案。再經過反覆的討論、聚焦,最後得到大家都接受的共識。
• 對互相陌生的學員,在第1層次可加入簡短的自我介紹;在第4個層次結束後,學員可互相回饋、感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